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,住疆全国政协委员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聚民智、解民忧,认真履行委员职责,书写为国为民情怀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了智慧力量,交出了合格履职答卷。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即将召开,亚洲中心时报推出特别栏目“委员履职故事”,倾听委员声音,感受委员的责任与担当。
虎年春节,住疆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包安明又没顾上休息,抓紧时间在为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编制2022年工作指南。
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这一重大科技项目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地上”,与包安明委员的建言推动密不可分。
2019年4月,包安明通过全国政协提交建议,呼吁尽快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,摸清我区资源环境的“家底”和布局产业的支撑基础。
他在建议中说,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于上世纪五十、八十年代先后两次对新疆开展了综合科考,摸清了当时的“家底”,规划了阶段性产业发展目标,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供了科技支撑。
“现在距离第二次综合科考已经过去了30年,新疆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,很多基本数据需要重新研判。”为此包安明建议,参照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模式,联合区内外科技力量,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,紧密结合美丽新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亟需阐明的资源环境承载力,突出矿产资源、水土资源与环境容量、灾害风险。
这一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科技部迅速在北京、新疆两地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讨论、编写完成项目建议书,于2020年底正式立项,纳入科技部“十四五”科技发展规划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也高度重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工作,列入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和自治区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。
2021年底,包安明委员的建议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开展的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中荣获“建言献策优秀成果”奖。
“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是新疆科技界期盼多年的大事,能够利用专业所长助力项目‘落地’,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!”他动情地表示。
作为遥感技术领域的国家级专家,30多年来,他借卫星之眼眺望地球、了解祖国发展、新疆变化,足迹踏遍天山南北。他将这一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应用于科研工作,先后主持、承担国家攻关、973、863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11项,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,培养了硕、博士研究生30余名。
从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,他结合多年科研工作积累,为国家提供重要咨询建议,先后围绕国家、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、水资源保障等撰写多件提案建议、调研报告,几乎件件落地有声,有的为新疆反恐维稳科技化进程助力,有的推进了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。
信息化也是包安明委员的关注点和工作内容之一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他发现基层信息化短板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繁复工作量,也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,不利于科学防疫。
深入社区调研,认真思考研究,他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《关于补齐基层信息化短板全面提升社区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案》,受到民政部重视,明确答复表示采纳建议,积极健全基层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,确保居民更好共享智慧社区建设成果。
“我要穷尽毕生所学为国履职、为民尽责!”包安明表示。